出命
基本解釋
獻出生命。 漢 蔡邕 《被收時表》:“臣愚戇,出命忘體,不顧后患,譏切公卿,內及寵近,區區欲答上問,救怪異,為陛下圖康寧之計而已。”《后漢書·杜詩傳》:“臣伏覩將帥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於內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后漢書·張綱傳》:“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埽國家之難,雖生吾不愿也。”
成語(Idiom):出命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m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出命指的是命懸一線,即處于生死邊緣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命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醫學理論,認為人的命運與身體的氣息息息相關。當人的氣息非常微弱,就表示命懸一線,生死未卜。因此,出命成語形容人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生死存亡不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命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在極度危險或困難的情況下。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戰爭、事故或重病中生死未卜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出命成語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理論。古人認為人的命運與身體的氣息息息相關,當人的氣息微弱時,就表示命運岌岌可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命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出和命。其中,出表示出現、顯露,命表示生命。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生死存亡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車禍中出了命,幸運地活了下來。
2. 這位病人病得很重,已經出了命,需要立即進行手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出命成語與生死相關的場景聯系起來,如戰爭、事故等。可以將這些場景與成語的含義進行聯想,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醫學理論對人體氣息的認識,以及與生死相關的文化和哲學觀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山里迷路了,出了命才被人救回來。
2. 初中生:那個勇敢的消防員在火場中出了命,救了很多人。
3. 高中生:這位病人的病情非常嚴重,已經出了命,需要盡快進行手術。
4. 大學生:在那場車禍中,他的朋友不幸出了命,給他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