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儒
基本解釋
◎ 小儒 xiǎorú
(1) [short-sighted stupid intellectual] 指眼光狹小的愚陋讀書人
小儒規規焉。——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導源于小儒
詳細解釋
(1).指勉力矯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脩,知而好問然后能才,公、脩而才,可謂小儒矣。” 楊倞 注:“皆矯其不及,故為小儒也。”
(2).淺陋的儒者。《漢書·夏侯勝傳》:“ 建 所謂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興嗣 《師道》詩:“師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黃宗羲 《原君》:“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 桀 紂 之暴,猶以為 湯 武 不當誅之。”
(3).舊時文人謙稱自己。 宋 陸游 《凄凄行》:“小儒雖微陋,一飯亦憂國。”
成語(Idiom):小儒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儒指的是年幼的儒家學者,也可用來形容年輕而有才華的學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儒這個成語源于儒家學說,儒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哲學思想體系。小儒的含義是指年輕的儒家學者,他們通常在學問上還沒有成熟,但是具有很大的潛力和才華。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領域中年輕而有才華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儒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年輕而有才華的學者或者其他領域的有潛力的年輕人。可以用在教育領域中,形容年輕的學生在某個學科上有出色的表現;也可以用在職場中,形容年輕的員工在工作中表現突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學說。儒家學說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注重道德修養和學問知識。在古代,儒家學者通常被尊為社會的知識精英,他們的學問深厚,地位崇高。而小儒則指的是年幼的儒家學者,他們雖然年紀輕,但是學問上有很大的潛力和才華,因此被人們稱為小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年輕或者年幼,“儒”表示儒家學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展示出了一位小儒的才華。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被譽為科學界的小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字與年輕聯系起來,將“儒”字與儒家學者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位年輕的學者正在努力學習,成為一位儒家學者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儒家學說和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知識,可以深入了解儒家的核心價值觀和對社會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明(小學生):我爸爸是一位小儒,他在學校里教我們很多知識。
2. 小紅(初中生):我弟弟雖然小,但是已經展現出了一位小儒的才華。
3. 小李(高中生):我妹妹是一位小儒,她在學校里經常獲得學術獎項。
4. 小張(大學生):我在大學里遇到了很多小儒,他們都非常聰明和有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