恇弱
成語(Idiom):恇弱
發音(Pronunciation):kuāng r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虛弱無力,缺乏勇氣和堅強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恇弱是由“恇”和“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恇指懦弱、膽怯,弱指無力、不堅強。恇弱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缺乏勇氣和堅強的品質,顯得軟弱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恇弱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困境時喪失勇氣和堅持下去的能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在面對挑戰時顯得脆弱無力。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也可以用于評論某個事件或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恇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一書中,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齊國的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君主昭公在戰爭中表現得軟弱無能,無法堅持到最后,最終導致了失敗。因此,人們用“恇弱”來形容那些在關鍵時刻缺乏勇氣和堅強意志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恇弱由兩個漢字組成,恇和弱。恇是形容詞,表示懦弱、膽怯;弱也是形容詞,表示無力、不堅強。兩個字的組合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才華,但在面對困難時總是顯得恇弱無力。
2. 這種軟弱的態度只會讓你更加恇弱,你需要變得堅強起來。
3. 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一直很恇弱,需要采取措施來提升競爭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恇弱”與“軟弱無力”這個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膽怯地躲避,顯得軟弱無力的場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氣和堅強相關的成語,如“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等,來拓展對這些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在面對小偷時變得恇弱無力,不敢大聲喊救命。
2. 初中生(13-15歲):她在面對考試時顯得恇弱無力,缺乏自信和決心。
3. 高中生(16-18歲):在競選班長時,他的恇弱表現導致他失去了選舉的機會。
4. 大學生(19-22歲):面對就業壓力,他感到恇弱無力,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