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論
成語(Idiom):頌論(sòng lùn)
發音(Pronunciation):sòng l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贊美、稱頌某人或某事物的言辭或文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頌論是由“頌”和“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頌,指對人或事物進行贊美、歌頌;論,指對問題或事物進行分析、討論。頌論的基本含義是通過言辭或文章對某人或某事物進行贊美、稱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頌論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贊美詩等場景中,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贊美之情。它可以用來形容對某人的才華、品德或成就的高度評價,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事物的價值、意義或功績的高度贊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頌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為“頌論之文,故魏武帝忌之”。《漢書》是東漢時期的一部記載漢朝歷史的文獻,其中的藝文志是對文學藝術的記載。在這個故事中,魏武帝認為一篇贊揚自己的文章過于夸大,因此對頌論之文產生了忌諱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頌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頌是動詞,論是賓語。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引起了全場觀眾的熱烈頌論。
2. 這篇文章對國家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頌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臺上,對著下面的人群高聲贊美、稱頌,以此來聯想“頌論”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頌揚”、“頌贊”等,來擴展對贊美、稱頌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頌論了小明畫的畫,小明非常開心。
2. 小學生:我寫了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師的頌論。
3. 初中生:這位科學家因為他對科學的貢獻而受到了全世界的頌論。
4. 高中生:他的演講在會場上引起了觀眾的一片頌論之聲。
5. 大學生:這篇論文對這個領域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專家們的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