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條
基本解釋
猶匿名信。《后漢書·宦者傳·曹節》:“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項領,膏唇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李賢 注:“飛條,飛書也。” 清 周亮工 《除夕向芝麓借書守歲知芝麓念予甚用朱靜一韻》:“何常飛條到我密,更持具獄望天看。”
成語(Idiom):飛條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t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迅速移動或飛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條是由“飛”和“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飛指迅速移動或飛行的動作,條指長而細的物體。飛條形容物體以極快的速度移動或飛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物體飛快地移動或飛行的場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人迅速行動或思維敏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騎乘飛條,如騰蛇之行。”這句話形容宣公騎馬行駛的速度非常快,如同飛蛇一般。后來逐漸演變為成語“飛條”,用來形容物體的迅速移動或飛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騎著摩托車飛條般地沖向終點。
2. 火箭發射后,像一道飛條劃破夜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飛條的形象,將其與物體迅速移動或飛行的意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速度、移動相關的成語,如“飛馳”、“飛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鳥在天空中飛條般地飛過。
2. 初中生:他用溜冰鞋在冰面上飛條般地滑行。
3. 高中生:她的筆飛條般地在試卷上寫下了答案。
4. 大學生:火車從站臺上飛條般地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