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布
基本解釋
(1).絲綢與布。古代布為麻織品。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婦女飾微治細,以成文章,極伎盡巧,則絲布不足衣也。”
(2).絲、麻或絲、棉的混合織物。 晉 王羲之 《十七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奉敕垂賜雜色絲布綿絹等三十段,銀錢二百文。”
(3).古錢名。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古錢》:“ 王莽 大錢作燕尾狀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當千,背后有兩字,有絲布、泉布、貨布、流布,如是近十布。”
成語(Idiom):絲布(sī bù)
發音(Pronunciation):sī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詩詞的文采極佳,如細膩的絲綢一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布比喻文章或詩詞的文采出色,用詞精細嫻熟,如同細膩的絲綢一樣。形容文字的表達能力高超,給人以美感和享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文學作品、詩詞和文章的文采出眾,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口才和表達能力出色,或者形容一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優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樂府詩集》中的一首《絲布》。據說,唐朝時有一位名叫張旭的文人,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出色,被譽為“文章之王”。有一天,他寫了一篇詩,被人稱為“絲布詩”,因為詩中的文字如同細膩的絲綢一樣,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細膩的思緒。后來,人們就用“絲布”來形容文學作品的文采出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小說真是絲布之作,文筆優美動人。
2. 他的演講如同絲布般細膩,引人入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細膩的絲綢和優美的文字之間的關聯,將“絲布”與文學作品的文采出色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文學作品的成語,如“錦上添花”、“字字珠璣”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那本絲布般細膩的童話故事。
2. 初中生:老師的課講得真是絲布之作,我們都被深深吸引了。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文筆真是絲布般細膩,讀起來讓人陶醉。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如同絲布般細膩,讓人忍不住一直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