蟉屈
成語(Idiom):蟉屈 (liáo qū)
發音(Pronunciation):liáo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犀利,刻薄尖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蟉屈一詞由“蟉”和“屈”兩個字組成。蟉通“瞭”,意為明白、了解;屈意為屈服、低頭。蟉屈的意思是明白而屈服,形容言辭尖銳刻薄,令人無法反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蟉屈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尖銳刻薄,常見于辯論、爭論或口舌之爭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蟉屈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來形容當時著名的辯論家劉向的辯才。劉向以犀利的言辭和深刻的見解,令對手無法反駁,因此得到了“蟉屈”的稱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蟉屈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蟉”和動詞“屈”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才非常出眾,每次辯論都能用蟉屈的言辭擊敗對手。
2. 她的評論總是蟉屈尖刻,讓人無法接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辯論中使用蟉屈的言辭,令對手無法反駁,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參考相關的語言學習資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總是蟉屈,讓老師沒話說。
2. 初中生:她的評論總是蟉屈尖刻,讓人很難接受。
3. 高中生:他在辯論比賽中使用了蟉屈的言辭,贏得了勝利。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充滿了蟉屈的批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