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礙
基本解釋
猶阻礙。 清 秋瑾 《清平樂》詞:“花朝序屆,風雨多勾礙。鶯兒窗外啼無奈,誤了踏青挑菜。”
成語(Idiom):勾礙(gōu ài)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阻礙、妨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礙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事物或某人對其他事物或其他人的阻礙、妨礙。它表示某個因素或某個行為對于達成某個目標或實現某個計劃起到了阻礙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礙常用于形容某個因素或某個行為對于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阻礙。它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事物或某個人對于其他事物或其他人的干擾、阻礙、妨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勾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一年》這篇史書中。故事中,齊國的公子夷吾在進行軍事行動時,遭到了敵人的阻礙,無法順利前進。夷吾對此感到非常憤怒,于是寫信給國君,訴說了自己的困境,并用了“勾礙”這個詞來形容敵人的阻礙。后來,這個詞漸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勾礙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勾”表示阻礙、妨礙,“礙”表示阻礙、干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懶散態度勾礙了整個團隊的工作進度。
2. 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成為了我們前進的勾礙。
3. 這個計劃的順利實施遭遇了各種勾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人在行走的路上被一根勾絆倒,就可以將這個形象與“勾礙”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與“勾礙”相關的成語,可以了解“磨勘”、“阻礙”等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害怕數學考試,數學考試對我來說是個勾礙。
2. 初中生:游戲成了他學習的勾礙,他總是分心玩游戲。
3. 高中生:她的家庭問題成了她考試的勾礙,導致她無法專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