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藪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的八個澤藪。《漢書·嚴助傳》:“九州為家,八藪為囿。” 顏師古 注:“八藪,謂 魯 有 大野 , 晉 有 大陸 , 秦 有 楊污 , 宋 有 孟諸 , 楚 有 云夢 , 吳 越 之間有 具區 , 齊 有 海隅 , 鄭 有 圃田 。”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升水不能救八藪之燔爇,撮壤不能遏砥柱之沸騰。”因八藪分布諸地,故也用以指八方或廣闊的疆域。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賚地圖啟》:“洞該八藪,混觀六合。”
成語(Idiom):八藪(bā sǒu)
發音(Pronunciation):bā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很多的草木林立,密集不通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藪是一個比喻詞語,用來形容草木茂盛、叢生,密集成林的景象。它的含義是指草木叢生,茂密得幾乎無法穿行,形象地表示人多、事多、情況復雜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藪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用得較少,多用于文言文和古代文學作品中。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多或事情繁雜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環境復雜、困難重重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藪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其中有一句“八藪弭予獨窮”。這句話形容了楚國的草木叢生,密集不通風的景象。后來,八藪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比喻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藪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人口密度很大,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猶如八藪。
2. 這個項目的工作量很大,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簡直是八藪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八藪這個詞語。想象一個草木叢生、茂密的森林,就像八藪一樣密集,無法穿行。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八藪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八藪這個詞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八藪在中國文學中的應用,以及其他類似的比喻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春天來了,公園里的花草叢生,像是一個八藪。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城市的人口很多,上下班時間地鐵里人山人海,簡直是一個八藪。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的復習資料太多了,我感覺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八藪。
4. 大學生(19-22歲):社團活動太多了,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感覺自己深陷在一個八藪里。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簡直是一個八藪,讓人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