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狃
基本解釋
不要習以為常,不要經常反復地做。《詩·鄭風·大叔于田》:“將叔無狃,戒其傷女。” 朱熹 集注:“狃,習也。國人戒之曰:‘請叔無習此事,恐其或傷女也。’”
成語(Idiom):無狃
發音(Pronunciation):wú r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狃(niǔ)角,形容人謙遜、謙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狃的“狃”是指牛的角,因為牛角尖銳而堅硬,所以用來比喻人的驕傲和自負。而“無狃”則表示沒有狃角,即指人沒有驕傲和自負之心,謙遜和謙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狃一詞常用于形容人謙虛、謙和的品質。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有良好的品德和為人處事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狃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學家。據傳,孟子曾經說過:“吾寧無狃乎?有狃吾則驕。”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寧愿沒有驕傲的心態,因為一旦有了驕傲,就容易變得驕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是表示沒有的意思,“狃”則是指牛的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無狃的態度,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
2. 這位領導謙虛謹慎,為人無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無狃”的發音與“無傲”的發音相似,來幫助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沒有牛角的牛,表示一個人沒有驕傲和自負之心,謙遜和謙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謙虛、謙和的成語,例如“謙虛謹慎”、“和藹可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學會無狃的品質,不要驕傲。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得非常出色,但他并沒有因此變得有狃。
3. 高中生:無狃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能讓我們更加謙虛和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