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壇
基本解釋
古時祭天的圓形高壇。《陳書·高祖紀下》:“今月乙亥,升禮太壇,言念遷 桐 ,但有慙德。” 唐 褚亮 《祈谷樂章·雍和》:“殷薦乘春,太壇臨曙。”《續通典·禮一》:“燔柴太壇,國之大事。”
成語(Idiom):太壇(tài tán)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智慧或才能超過了常人,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壇是由“太”和“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太”表示極度、極高,而“壇”則指的是祭祀神靈的場所。太壇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才能或智慧達到了超乎尋常的高度,如同在神壇上祭祀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壇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智慧非常出眾,超過了常人的水平。可以用于贊美某人在某個領域的杰出成就,或者形容某人的才華橫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原文是“楊震智足以觀太壇”。故事中,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學者,他的智慧和才能被人們稱為“太壇”。這個成語因此而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壇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表示程度和場所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淵博,被譽為太壇之才。
2. 這位藝術家的繪畫技巧高超,堪稱太壇級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太壇”與“太陽”聯想在一起,太陽的光芒高聳入天,象征著太壇這個成語中所表達的超凡、卓越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智慧、才能相關的成語,如“大智若愚”、“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是我們班級的太壇,他學習好又會唱歌。
2. 小學生:我媽媽是太壇級的廚師,她做的菜又好吃又好看。
3. 初中生:李華在數學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真是太壇了!
4. 高中生:小王的文學作品在全國比賽中獲獎,他是真正的太壇級別的作家。
5.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他是真正的太壇級別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