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帖
基本解釋
(1).小的揭帖。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官會折閱》:“ 邁 自 婺 召還,見 臨安 人揭小帖,以七百五十錢兌一楮,因入對言之,喜其復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陳 少廷尉 耕巖 官翰林時,為魅所擾。避而遷居,魅輒隨往,多擲小帖,道其陰事。”
(2).小幅的法書。 宋 沉括 《夢溪續筆談·雜志》:“ 高文莊 在座,曰:‘今日我獨無功。’乃取四公所書紙為小帖,懸於 景純 直舍而去。”
(3).便條。 梁斌 《紅旗譜》十三:“這個好說,四指長的小帖兒就辦了事了。”
(4).北方稱庚帖為小帖。 浩然 《艷陽天》第五章:“可惜,過了‘小帖’沒半個月,出了場事。”
小帖(xiǎo tiě)
發音:xiǎo tiě
基本含義:指小而精巧的帖子或便簽。
詳細解釋:小帖是指小而精巧的帖子或便簽,通常用于記載簡短的信息或留言。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種簡潔、方便的記錄方式,適用于各種場景。
使用場景:小帖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比如,可以用小帖記錄待辦事項、提醒事項、留言或者備忘錄。它也可以用于學習中,如記錄重要知識點、制作學習卡片等。
故事起源:小帖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從實際生活中衍生出來的。在古代,人們常常用小塊紙片寫下一些重要的信息,如約定、留言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式逐漸形成了一種習慣,最終演變成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小帖是由“小”和“帖”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小”表示大小,而“帖”表示記錄信息的紙片。
例句:
1. 我把重要的事情都寫在小帖上,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2. 他用小帖記錄下老師講的重點知識,方便復習。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1. 將“小帖”想象成一個小而精致的帖子,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含義。
2. 將“小帖”與實際生活中使用便簽的場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用法和意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小帖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小紙條”、“小字條”等,擴充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在小帖上寫下了我最喜歡的動物。
2.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用小帖記錄作業的要求。
3. 初中生:我把學習計劃寫在小帖上,提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任務。
4. 高中生:用小帖記錄下老師講的重點知識,方便復習和回顧。
5. 大學生:我把重要的會議日程安排寫在小帖上,以便隨時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