餔祿
成語(Idiom):餔祿
發音(Pronunciation):bū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餔祿是指以糟糠之食為祿,比喻貧寒的生活或微薄的待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餔祿的字面意思是指以麩糠為食物的祿位,意味著貧寒的生活和微薄的待遇。這個成語源自古代中國的官員祿位制度,貧寒的官員只能得到一些粗糧作為祿位,無法享受豐衣足食的待遇。因此,餔祿成為形容貧困和不幸的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餔祿通常用來形容貧困的生活或者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好,或者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社會的貧困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餔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員祿位制度。在古代,官員的祿位是根據他們的地位和貢獻來分配的,高級官員可以享受到豐厚的祿位待遇,而貧寒的官員只能得到一些粗糧作為祿位,生活十分困苦。因此,餔祿成為形容貧困和不公平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餔祿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餔”是一個形聲字,表示飯食的樣子;第二個字“祿”表示官員的待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身貧寒,一直過著餔祿的生活。
2. 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民都過著餔祿的日子。
3. 盡管他工作非常努力,但卻只能得到餔祿般的待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餔祿的發音“bū lù”與“不祿”進行聯想,表示不得祿位,意味著貧寒的生活和微薄的待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貧困和不公平相關的成語,如“衣食不周”、“窮途末路”等,以豐富詞匯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鄰居過著餔祿的生活,我想幫助他們。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關注貧困地區的人民,幫助他們擺脫餔祿的困境。
3. 高中生: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有限,學生們很難擺脫餔祿的命運。
4. 大學生:社會應該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讓人們不再過著餔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