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引
基本解釋
古樂調名。即宮引、商引、角引、徵引、羽引。 南朝 梁 沉約 《相和歌辭·宮引》:“ 梁 有相和五引,三朝第一奏之, 陳氏 因焉。”《隋書·音樂志下》:“古有宮、商、角、徵、羽五引, 梁 以三朝元會奏之。今改為五音,其聲悉依宮商,不使差越。唯迎氣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謂‘孟春其音角’是也。”
成語(Idiom):五引(wǔ yǐn)
發音(Pronunciation):wǔ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五種方法引誘、誘導別人做某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引是一個漢語成語,由“五”和“引”兩個字組成。五是表示數量的數字,引是引誘、誘導的意思。五引的意思是用五種方法引誘、誘導別人做某事。這五種方法可以是言語、行為、態度、承諾等多種方式的組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引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一種誘導、引誘別人的行為,通常帶有一定的欺騙或誘惑性質。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商業談判中的誘導對手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政治斗爭中的利用言辭和行動引導民眾支持自己;個人生活中的巧妙引導他人達到自己的目的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受到了大臣的引導,從而得以逃離了敵對國家的追殺。后來,公子重耳成為晉國的君主,他為了感謝那些曾經引導他的人,賜予他們五種財物作為獎勵。這個故事中的“引”和“五種財物”逐漸演變為了成語“五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五”是數詞作定語修飾“引”,表示數量,而“引”是動詞,表示引誘、誘導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五引的手段成功說服了對方加入合作項目。
2. 這個政客善于運用五引的手法來爭取選民的支持。
3. 她用五引的方式讓他對她心生好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五引”與“五種方法引誘別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將這個成語與實際生活中的誘導和引誘行為聯系起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六畜興旺”、“三從四德”等,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五引的方式讓我們更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2. 初中生:他通過五引的手段成功說服了同學們組織一個志愿者活動。
3. 高中生:政客們常常運用五引的手法來爭取年輕人的支持。
4. 大學生:他用五引的方式讓老板相信他的能力,獲得了晉升的機會。
5. 成年人:她用五引的方法成功地說服了家人支持她的創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