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營
基本解釋
戰時軍隊統帥所在的兵營。《三國志·魏志·張郃傳》:“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亦以喻主體,主干。 梁啟超 《論民族競爭之大勢》:“彼列國之所以相對者姑勿論。至其所施於 中國 者,則以殖民政略為本營,以鐵路政略為游擊隊,以傳教政略為偵察隊,而一以工商政略為中堅也。”
成語(Idiom):本營(běn yíng)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y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或團體的駐扎地點,也可指某個領域的主要活動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指軍隊或團體的駐扎地點,后來引申為某個領域的主要活動場所。比喻某個地方或某個集體的中心,也可以指某個活動的核心地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軍事、政治、文化、商業等方面的活動場所或核心地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隊駐扎的地方。在古代戰爭中,軍隊需要有一個固定的地點作為駐扎地,這個地點就被稱為本營。隨著時間的推移,本營的概念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用來表示某個集體或活動的核心地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大廈是我們公司的本營,各個部門都在這里辦公。
2. 這個城市是文化藝術的本營,有很多藝術家和文化機構。
3. 這個商場是購物愛好者的本營,有各種品牌的商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本營”這個成語和軍隊的駐扎地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軍隊在一個固定的地點駐扎,這個地點就是本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軍事、政治、文化、商業等領域相關的成語,擴展對這些領域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是學習的本營。
2. 初中生(13-15歲):籃球場是我們校隊的本營。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的大學是學術研究的本營。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實驗室是科研的本營。
5.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總部是商業活動的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