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舉
成語(Idiom):徧舉(biàn jǔ)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詳細列舉事物的各個方面,不遺漏任何一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徧舉是一個由“徧”和“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徧,意為詳細、全面;舉,意為列舉、提及。徧舉的意思是詳細列舉事物的各個方面,不遺漏任何一項。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在描述事物時,能夠全面、詳細地提及各個方面,不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徧舉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表揚人在描述、分析或總結事物時的全面、詳細程度。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或思考能力很強,能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各個方面。例如,在工作中,一個員工能夠徧舉問題的各個方面,并提出全面的解決方案,就可以說他具有徧舉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徧舉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晉書·謝安傳》中的一段故事。據傳,謝安是晉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年輕時曾經做過一個官職,但因為他的才華和品德受到了其他官員的嫉妒,他被貶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在那里,他一直默默地工作,沒有抱怨。有一天,有人來問他是否對過去的職位有過任何怨言,他回答說:“沒有,我只是徧舉了自己的能力和責任,盡心盡力地工作。”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傳頌,并形成了成語“徧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報告中對這個問題徧舉了各個方面,讓大家對問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這本書中徧舉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非常有助于我們對歷史的學習和理解。
3. 我們需要徧舉所有的可能性,以確保我們做出的決策是全面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徧舉”這個成語和“詳細列舉事物的各個方面”這個含義進行聯系,形成關聯記憶。可以嘗試將“徧舉”這個詞拆分成“徧”和“舉”,然后想象一個人在詳細列舉事物的各個方面時舉起手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例句和文章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徧舉這個成語。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詳述”、“列舉”等,來擴展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徧舉了很多不同的動物,讓我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
2. 初中生:我在寫作文時,會徧舉事物的各個方面,以使文章更加豐富有趣。
3. 高中生:在準備考試時,我會徧舉各種可能的考題,以便更好地復習和備考。
4. 大學生:在做研究項目時,我會徧舉相關的文獻和資料,以支持我的研究觀點。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經常需要徧舉問題的各個方面,以便做出全面的決策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