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譜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記錄樂譜的工具。由音高符號、調名符號、節奏符號和補充符號組成。晚 唐 時已出現, 宋 時稱為“半字讌樂譜”,并以之與十二律相配。這種記譜形式隨音樂的發展和不同地區、不同樂種的具體運用,在各種符號的寫法上有很大的差別。 明 中葉后,隨著昆腔的流行,逐漸形成一種常式。
成語(Idiom):工尺譜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chǐ p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樂譜中的音符和音階,比喻事物的基本規律或基礎知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工尺譜源于古代音樂理論,是古代樂譜的一種記譜方式。工尺譜以“工、尺、宮、商、羽、徵、羽”七個字,分別代表了音階中的七個音符。在古代,音樂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習音樂需要掌握工尺譜。后來,這個概念引申為其他領域的基本規律或基礎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工尺譜常用于形容某個領域的基本知識或基本規律??梢杂脕砻枋鰧W習某門學科的基礎內容,也可以用來形容掌握某個領域的基本技能或基本概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工尺譜最早出現在古代音樂理論著作《樂經》中,而《樂經》又是由《尚書》中的《樂書》發展而來。在古代,音樂是與禮儀密切相關的,掌握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被認為是一種文化修養。因此,工尺譜作為古代音樂的基礎,逐漸成為了形容其他領域基本知識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工尺譜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門學科的了解只停留在工尺譜的層面。
2. 學好這門課程,首先要掌握它的工尺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工尺譜與古代音樂聯系起來,想象古代音樂家在演奏樂曲時使用工尺譜來指導演奏。同時,可以聯想到工尺譜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而學習其他領域也需要掌握基本知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音樂的發展歷史和音樂理論知識,了解古代音樂家使用工尺譜的技巧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學習是像掌握工尺譜一樣,需要一步一步地積累。
2.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先掌握工尺譜,然后才能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3. 高中生:學習物理的時候,我們需要掌握基本的工尺譜,才能理解更深入的理論。
4. 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就像學習工尺譜一樣,要先掌握基礎,才能在更高層次上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