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范
基本解釋
謂禮節容儀足以示范于人。 唐 劉禹錫 《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碑》:“故夫人於盛宗禮范可法。” 明 李東陽 《送李士常》詩:“閨庭巡禮范,伯仲同馨芳。”
成語(Idiom):禮范(lǐ fà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f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的規范和范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范是指禮貌的規范和范例,是指人們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它強調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該遵守禮儀,表現出恰當的行為和言辭,以展示自己的教養和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符合社會禮儀,有禮貌、有教養。它常用于表揚一個人的修養和待人接物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范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講述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一。孔子強調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提倡以禮待人,尊重他人,以此來維系社會秩序和和諧穩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儀和禮貌,“范”表示規范和典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非常有禮范,總是彬彬有禮。
2. 這位小姐的言談舉止都很有禮范,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禮貌”和“規范”這兩個詞相關聯來記憶。禮范強調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和禮儀,表現出恰當的行為和言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禮儀和社交禮儀的知識,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習俗,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教導我們要遵守校規校紀,做一個有禮范的好學生。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在公共場合要注意言行舉止,要有禮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3. 高中生:大家都在為高考努力,但也要注意與同學之間的相處,要有禮范,互相尊重。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形象,要有禮范,展示出自己的素養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