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成語(Idiom):桑白皮(sāng bái pí)
發音(Pronunciation):sāng bái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皮膚因貧病而變得蒼白無血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桑白皮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桑指的是桑樹,白指的是白色,皮指的是皮膚。桑白皮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人的皮膚因貧病而變得蒼白無血色。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貧困憔悴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容貌蒼白無血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桑白皮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貧病而變得蒼白無血色的樣子。可以用在描述一個人的容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的貧困和憔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桑白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據說,明代時期有一位名叫李時中的學者,他貧困憔悴,皮膚蒼白無血色,被人們稱為“桑白皮”。后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來形容貧困憔悴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桑白皮是一個由兩個詞語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得很重,臉色蒼白無血色,真是個桑白皮。
2. 這個山區貧困憔悴,到處都是桑白皮。
3. 她長期勞累,容顏變得像桑白皮一樣蒼白無血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桑白皮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皮膚像桑樹的樹皮一樣蒼白無血色,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貧困、憔悴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頹喪不振”、“面黃肌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病得很重,臉色蒼白無血色,像個桑白皮。
2. 初中生:這個地方貧困憔悴,到處都是桑白皮,需要我們的幫助。
3. 高中生:她長期勞累,容顏蒼白無血色,就像桑白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