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rù xiào chū tì ㄖㄨˋ ㄒㄧㄠˋ ㄔㄨ ㄊㄧˋ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宋 葉適 《孟達甫墓志銘》:“諸子敬奉教,從進士,貢有司,入孝出悌,朝經(jīng)暮史,閭巷之間循循焉。”亦作“ 入孝出弟 ”。 宋 朱熹 《<小學>題辭》:“小學之方,灑掃應對,入孝出弟,動罔或悖。行有餘力,誦詩讀書,詠歌舞蹈。”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入孝出悌
成語(Idiom):入孝出悌
發(fā)音(Pronunciation):rù xiào chū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入孝出悌是一個用來形容人們對父母孝敬、對兄長友愛的行為。它強調(diào)了家庭關(guān)系中的親情和愛的重要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孝出悌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入”、“孝”、“出”和“悌”。其中,“入”表示進入、加入;“孝”表示孝敬父母;“出”表示外出、離開;“悌”表示友愛兄長。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外出時要友愛兄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入孝出悌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行為態(tài)度。它強調(diào)了家庭關(guān)系中的親情和愛的重要性,鼓勵人們對父母孝敬、對兄長友愛。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于教育和提醒人們要尊重家庭關(guān)系,注重家庭和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入孝出悌的故事起源于《孟子》這本古代經(jīng)典著作。孟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偉大思想家,他強調(diào)了家庭倫理的重要性。他說:“入孝出悌,父母之道也。”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在外面要友愛兄長。這句話后來被人們總結(jié)為成語入孝出悌,用來形容人們對家庭關(guān)系的尊重和重視。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入孝出悌的結(jié)構(gòu)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個好孩子,他一直入孝出悌,受到了家人的贊賞。
2. 這個公司的員工都非常重視家庭關(guān)系,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秉持著入孝出悌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入孝出悌這個成語:
1. 將入孝出悌的每個字的意思記下來,然后聯(lián)想到自己對家庭關(guān)系的態(tài)度。
2. 可以編寫一個故事,描述一個人如何在家庭和社會中展現(xiàn)入孝出悌的行為。
3. 制作一張記憶卡片,將入孝出悌的意思和例句寫在卡片上,反復復習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進一步了解入孝出悌這個成語,可以學習孟子的思想和家庭倫理的相關(guān)知識。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家庭關(guān)系相關(guān)的成語,如“孝順父母”、“兄友弟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入孝出悌,盡力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wù)。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懂事,對老師非常尊敬,也在班級中互相友愛,真是入孝出悌的表現(xiàn)。
3. 高中生:我覺得作為一個長子,我應該在家庭中承擔更多責任,盡量入孝出悌,給予父母和兄弟姐妹更多的關(guān)愛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