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娃娃體 (wá wá tǐ)
發音(Pronunciation):wá wá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的字跡或書寫風格像兒童的書寫一樣稚嫩、幼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娃娃體”形容某人的字跡或書寫風格像兒童的書寫一樣稚嫩、幼稚。這里的“娃娃”代表兒童,體現了字跡的幼稚可愛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字跡幼稚不成熟,或者形容某人的書寫風格不夠成熟、不夠大氣。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書法或者字跡不夠工整、不夠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娃娃體”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的《唐詩紀事補遺》一書中。據傳,當時有一位名叫李淳風的書法家,他的字跡非常幼稚,像兒童的書寫一樣。他的字跡被人們拿來嘲笑,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娃娃體的結構為“名詞 + 體”,其中“娃娃”表示兒童,“體”表示書寫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太娃娃體了,完全沒有成人的穩重。
2. 這篇文章的字跡太娃娃體了,看起來不夠大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小孩子在寫字,字跡稚嫩、幼稚,就像娃娃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了解不同書法風格的特點和演變過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用娃娃體寫字,因為覺得很可愛。
2. 初中生:他的字寫得太娃娃體了,看起來不夠成熟。
3. 高中生:老師批評他的作文字跡太娃娃體,需要提高書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