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
成語(Idiom):野放(yě fàng)
發音(Pronunciation):yě f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任自由,不加約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野放是指不受約束地自由行動或發展,不受限制地做事,不受拘束地表現自己。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些人或事物不受限制地自由發展或行動,不受約束地表現自己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在某種環境下不受拘束地表現自己或行動自由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事物在某種環境下自由發展,沒有受到約束或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野放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據記載,秦始皇曾經下令將許多野生動物放養在皇家園林中,供他狩獵娛樂。這種放養動物的行為被稱為野放。后來,人們將這一概念引申為某些人或事物不受限制地自由發展或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野和放。其中,野表示不受限制的狀態或行為,放表示自由行動或發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野放自己的創造力,每次都能帶來驚喜。
2. 這個項目給予了年輕人野放才華的機會,他們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野”字想象成一只自由自在奔跑的野馬,而“放”字則表示放任它自由發展、不加約束。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野放相關的成語,如野心勃勃、放任自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野放自己的創意,每次畫畫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2. 中學生(13-18歲):他在比賽中野放自己的天賦,最后獲得了冠軍。
3. 大學生(19-22歲):大學是一個可以野放才華的地方,我們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能力。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工作中,我們應該能夠野放自己的思維,提出新的創意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