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使
基本解釋
(1).指宮中侍役。《呂氏春秋·行論》:“ 齊王 因乃發小使以反,令 燕王 復舍。” 高誘 注:“小使,微者也。” 漢 劉向 《續列女傳·班婕妤》:“始選入后宮為小使,俄而大幸為婕妤。”《新唐書·宦者傳·霍仙鳴》:“已而暴卒,帝疑左右進毒,捕詰小使問狀,誅數十人。”
(2).指一般傭人。《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自你去后,從無個小使來走遭。” 清 李漁 《奈何天·醉巹》:“叫丫鬟小使,替我收拾洞房。” 魯迅 《吶喊·兔和貓》:“每個至多不過兩吊錢,而三太太卻花了一元,因為是叫小使上店買來的。”
成語(Idiom):小使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使指的是年幼的人或者地位低微的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時也指年輕人有出色的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年幼或者地位低微,“使”表示起到作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年輕人或者地位低微的人在某個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或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強調了人們不應該忽視年輕人或者地位低微者的潛力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使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年輕人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或者地位低微的人在某個事情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于表揚年輕人的才華和能力,也可以用于提醒人們不要輕視地位低微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故事中,董仲舒在年輕時曾經被任命為小使,負責外交使命。雖然他當時地位低微,但是他卻展現了非凡的才能,成功完成了使命。因此,小使這個成語就形容了年輕人或者地位低微者在某個方面的出色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使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由“小”和“使”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的畫家真是小使,他的作品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
2. 盡管他地位低微,但是他的貢獻卻是不可忽視的,真是個小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小使理解為“小小的使命”,通過將其與年輕人或者地位低微者的出色表現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輕人和地位低微者有關的成語,如“小不點”、“小兒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班上的小使,我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
2. 初中生:雖然我只是一個小使,但我在學校的文藝活動中表現出色。
3. 高中生:盡管我只是一名普通學生,但我相信我能成為社會的小使,為社會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努力成為社會的小使,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