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己
基本解釋
鉤己。謂星體去而復來,環行如鉤,又成“己”字狀。《新唐書·天文志三》:“﹝ 永淳 元年﹞九月庚戌,熒惑入輿鬼,犯質星;十一月乙未,復犯輿鬼,去而復來,是謂‘句己’。”《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一年》:“后八十餘日,熒惑出東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 胡三省 注:“句,讀曰‘鉤’。鉤己,謂環繞而行如鉤,又成‘己’字也。”
成語(Idiom):句己(jù jǐ)
發音(Pronunciation):jù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我評價高,自命不凡,自以為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句己是由“句”和“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句”指自己,表示自我;“己”表示自己的意思。句己形容一個人自我評價過高,自以為是,對自己的能力、見解等持有過高的估計,不愿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句己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形容那些自我評價過高、自命不凡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虛心學習、不愿接受他人意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句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韓非子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他是一個有著很高的自我評價和自信心的人。他曾經說過:“我獨為世間智者,智者皆句我也。”(我是世界上唯一的聰明人,其他的聰明人都是在模仿我。)這句話體現了他自我評價過高的態度,后來被人們引用為成語“句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句”和“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句己,不接受別人的建議。
2. 這個人太句己了,從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句己”拆分為“句”和“己”來記憶。將“句”理解為自己,將“己”理解為自己的意思,形象地表示一個人自我評價過高,自以為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句己相近的成語,如“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等,加深對這類形容自負、自高自大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句己,不肯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他的成績雖然不錯,但他句己,不愿意和同學交流學習心得。
3. 高中生:他句己,看不起其他同學,總覺得自己最聰明。
4. 大學生:他在班級里句己,從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
5. 成年人:他總是句己,不愿意聽取他人的建議,結果走了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