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斷
基本解釋
處理;決定。《舊五代史·食貨志》:“其麴官中自造,委逐州減舊價一半,於在城撲斷貨賣?!?宋 劉克莊 《歲晚書事》詩之五:“人間止有 漳泉 叟,撲斷 衡山 了一生?!?/p>
成語(Idiom):撲斷(pū duàn)
發音(Pronunciation):pū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力度大、猛烈,使人難以抵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斷是由動詞“撲”和動詞“斷”組成的成語。撲指用力向前沖擊,斷指折斷、分裂。撲斷形容力度大、猛烈,使人難以抵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某種力量或行動具有強大的沖擊力,使人無法抵擋或阻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劉邦破釜沉舟,發誓要奪取天下。他在一次戰斗中,率領部下奮勇殺敵,勇猛無比,所向披靡。劉邦的敵人被他的沖擊力所震懾,無法抵擋,最終被徹底擊敗。后來,人們用“撲斷”來形容劉邦那種力度大、猛烈的攻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拳猛地打在門上,門立刻撲斷了。
2. 那只猛虎撲斷了獵物的脖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劉邦破釜沉舟的故事,想象他的沖擊力量大到足以撲斷一切阻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力度大、猛烈相關的成語,如“力挽狂瀾”、“雷霆萬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拿著玩具錘子,撲斷了玩具熊的腿。
2. 小學生:大風吹倒了樹,樹干被撲斷了。
3. 初中生:足球運動員一腳射門,皮球撲斷了門將的手指。
4. 高中生:這次考試的題目太難了,讓我感覺像是撲斷了我的思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