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瀆
成語(Idiom):輕瀆(qīng dú)
發音(Pronunciation):qīng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神圣的事物不敬、不重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輕視、不敬、不尊重神圣的人、事物或場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對宗教、信仰、文化、傳統或其他重要價值觀的不敬。也可以用于形容對重要人物或權威的不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記·曲禮上》。在古代,人們對神明和祖先非常敬重,認為不敬神明會招來災禍。因此,輕視神明被視為一種嚴重的罪行。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對神圣事物不敬的行為,警示人們要尊重和敬畏神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輕 + 瀆。輕表示不重視,瀆表示對神圣的事物不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輕瀆了祖先的牌位,被視為不孝之人。
2. 這種言論對信仰的輕瀆是不可接受的。
3. 他的舉止舉止輕瀆了這座古廟的莊嚴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輕瀆”分解為“輕”和“瀆”兩個部分來記憶。輕表示不重視,瀆表示對神圣的事物不敬。可以想象一個人輕蔑地對待一座廟宇,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宗教、信仰、文化和傳統相關的詞匯和成語,以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說,我們要尊重神明,不可以輕瀆神像。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告訴我們要對古代文化遺產保持敬畏,不要輕瀆。
3. 高中生:我覺得那個電影對歷史人物的描繪有些輕瀆,不符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