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途
基本解釋
(1).別的途徑。多指不正當的途徑。《宋史·蘇軾傳》:“ 軾 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丈夫肯用他途進?相逢誤喜知名姓。”
(2).別的方法。如:舍此而外,別無他途。
成語(Idiom):他途
發音(Pronunciation):tā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除了目前所處的道路之外的其他道路或出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他途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他”指的是除了當前的、已知的、或已經選擇的,而“途”則表示道路或出路。這個成語用來表示除了目前所處的道路之外的其他選擇或出路。它常常用來形容在困境中尋找其他解決辦法或尋求新的出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他途可以用于各種情境,特別是在描述困境或選擇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尋找其他解決辦法或選擇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指代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職業上遇到瓶頸時,尋求新的發展機會或轉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他途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做莊子的哲學家,他的學說強調人應當順應自然,摒棄功利主義和物質追求。有一天,有人問他是否有其他的出路或道路可以選擇,莊子回答說:“除了目前所處的道路之外,還有其他的道路。”這個故事中的莊子的回答被后人引申為“他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他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職場上,當我們遇到瓶頸時,我們應該去探索其他的他途。
2. 面對挑戰,我們不能僅僅固守一種方法,要有勇氣去探索其他的他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他途”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他”表示除了當前的,已知的,或已經選擇的,而“途”表示道路或出路。你可以將這個成語與面臨選擇或困境的情境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選擇、困境相關的成語,如“進退維谷”、“左右為難”等,以擴展你的詞匯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途是指除了目前所處的道路之外的其他道路或出路。
2. 初中生(13-15歲):當我遇到挑戰時,我會尋找其他的他途,而不是放棄。
3. 高中生(16-18歲):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需要考慮各種他途,以確保我未來的發展方向。
4. 大學生(19-22歲):畢業后,我會積極尋找其他的他途,以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5. 成年人(23歲以上):在職場上,我們需要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尋找其他的他途,以應對變化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