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妝
基本解釋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僅飾半面以待之,帝見則大怒而出。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隱 《南朝》詩:“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趙翼 《又和荊州詠古》詩之二:“怕聽 項羽 重瞳敗,慚對 徐妃 半面粧。”
成語(Idiom):半面妝(bàn miàn z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miàn z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面容或氣質只展現出一部分,隱藏了另一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面妝源自明代楊慎的《西華山志》:“半面妝,妝未全也。”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面容或氣質只展現出一部分,隱藏了另一部分。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表面看起來美好,但實際上內心或行為有不好的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面妝常用于描述人的兩面性,尤其是指表面上看起來善良或友好,實際上心術不正或有不良動機的人。可以用于社交場合、人際關系、政治等各個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面妝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西華山志》中,后來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半面”和“妝”,其中“半面”表示只展現出一部分,而“妝”表示面容或氣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起來很友善,但其實是個半面妝的人。
2. 這個政客總是給人一種正直的感覺,但實際上他是個半面妝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半面妝”與一個人只化了一半的妝容相聯系,想象一個人只展現出一部分,隱藏了另一部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兩面三刀”、“虛與委蛇”等,進一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是個半面妝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她經常欺負別人。
2. 初中生:這個明星總是在鏡頭前展示出完美的一面,但他也有自己的半面妝。
3. 高中生:不要被他的半面妝迷惑,他的真實意圖可能并不友好。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要警惕那些半面妝的同事,他們可能有不可告人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