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寤
成語(Idiom):驚寤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p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醒并警醒,使人意識到事物的真相或重要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驚寤是指通過某種方式使人從沉睡或迷惑中醒悟,認識到事物的真相或重要性。它強調通過刺激或觸動人的神經,使人重新思考、警覺和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驚寤常用于描述某個事件或行為引起人們的警覺和覺醒,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實或真相讓人感到震驚或驚訝,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種行為激發他人的警覺和覺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驚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戎傳》中,原文是“驚寤于夢”,意為在夢中被驚醒。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通過某種方式使人從迷惑或沉睡中醒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驚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驚”表示驚訝、震驚,而“寤”表示醒悟、覺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新聞讓我驚寤,原來我們身處的世界比想象中更危險。
2. 那個經歷讓他驚寤,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和不成熟。
3. 他的言論驚寤了公眾,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反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驚寤”這個成語與一個人被鬧鐘驚醒的情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夢中被鬧鐘吵醒,從而引起警覺和覺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驚寤”相關的成語,如“驚心動魄”、“驚濤駭浪”等,以拓寬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聽到火警的鈴聲,小明驚寤了,立刻跑出教室。
2. 中學生(13-18歲):這個紀錄片讓我驚寤,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 大學生及以上:這本書的內容令人驚寤,揭示了社會問題的深層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