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汗
基本解釋
因空氣濕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唐 鮑溶 《禪定寺經院》詩:“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元 貢奎 《和戴剡源同史憲使游三天洞》:“海聲通屈曲,石汗洗塵埃。”
成語(Idiom):石汗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極度恐懼、緊張或驚慌失措時,人體流汗如石頭般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汗是由“石頭”和“汗水”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形容人在極度恐懼、緊張或驚慌失措時,流汗如石頭般冷。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身體出現的異常反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汗常常用來形容人在考試、面試、演講等緊張場合中的心理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遇到突發事件、危險情況時的緊張和恐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汗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石頭的人,他非常膽小怕事,經常面對危險或緊張的場合就會出現異常的反應,流汗如石頭般冷。后來,人們就用“石汗”來形容人在緊張恐懼時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汗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石”用來修飾名詞“汗”,表示汗水冷如石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我緊張得石汗直冒。
2. 面對突發事件,他嚇得全身石汗。
3. 演講臺上,他緊張得額頭都冒出了石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石頭”和“汗水”聯想,想象一個人在緊張時,流出的汗水冷得像石頭一樣,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緊張、恐懼相關的成語,如“心驚肉跳”、“驚慌失措”等,以擴展詞匯量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我緊張得石汗直冒,手都抖得拿不穩鉛筆。
2. 初中生:演講比賽時,他緊張得全身石汗,聲音都有些顫抖。
3. 高中生:面試時,我嚇得石汗直冒,但還是盡力保持鎮定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