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板
基本解釋
亦作“ 書版 ”。以雕板印刷術印書的底板。 宋 蘇軾 《乞賜州學書板狀》:“伏望圣慈,特出宸斷,盡以市易書板賜與州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杭州 嚴曙聲 烺 贈云:‘但見 三吳 書板盛,不知十載選樓忙。’”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 河南 久被兵火,未知書版不散失否?”
成語(Idiom):書板(shū bǎn)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來寫字的木板或竹板。也比喻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書板”來源于古代用來寫字的木板或竹板。在古代,人們用書板來寫字,因此“書板”成為了代表文字的象征。這個成語比喻文字及其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字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書籍的內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書板”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但與古代人們使用書板寫字的習俗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板是一個名詞短語,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真是一塊書板,內容豐富,思想深刻。
2. 這本小說是一塊空白的書板,等待著作者來填滿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板”想象成一塊空白的木板或竹板,代表著文字的開始。通過想象文字在書板上被填寫的過程,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書寫工具的發展歷程,以及古代文人的書寫習慣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書板寫了一篇作文。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內容像一塊書板,充滿了想象力。
3. 高中生:這篇論文是一塊書板,記錄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思考。
4. 大學生:這本書是一塊書板,展示了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