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娘十索
基本解釋
原指 隋 代樂妓 丁六娘 所作的樂府詩。每首末句有“從郎索衣帶”、“從郎索花燭”等語,本十首,故稱“十索”。今存四首。 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七香遙望阡連陌,十索愁看粉共脂。”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成語(Idiom):丁娘十索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niáng shí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某人對待他人極為吝嗇,連一點點東西都舍不得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娘是指古代一位非常吝嗇的富家女子,十索指的是她非常吝嗇到連一百分之一錢幣的繩索都不舍得給。這個成語形容某人對待他人非常吝嗇,連一點點東西都舍不得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待他人非常吝嗇,不愿意花費一點點東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丁娘是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因為她極為吝嗇而聞名。她非常小氣,連一點點東西都舍不得給別人。這個成語就是根據丁娘的形象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娘十索的結構是“名詞+數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朋友非常丁娘十索,從來不肯幫助別人。
2. 她雖然有很多財富,但是對待親戚朋友卻是丁娘十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丁娘想象成一個非常小氣的富家女子,連一百分之一錢幣的繩索都不舍得給。這樣,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或參考在線資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丁娘十索,從來不和我們分享零食。
2. 初中生:老師對待學生很丁娘十索,連一點點額外的知識都不愿意教。
3. 高中生:他對待困難學生非常丁娘十索,從來不愿意給予幫助。
4. 大學生:有些人對待社會問題非常丁娘十索,不愿意為解決問題付出任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