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裳
基本解釋
唐 李賀 《蘇小小墓》詩:“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珮。”后以“風裳”指飄忽的衣裙。 宋 姜夔 《念奴嬌》詞:“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 趙樸初 《憶江南·訪緬雜詠》詞之二:“玉管冰絃歌緩緩,風裳水袖舞仙仙。”
成語(Idiom):風裳(fēng sha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sha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風度翩翩、儀態優美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裳一詞出自《莊子·齊物論》:“逆旅而風裳者,吾不知其所始也。”意為穿著輕飄的衣裳的人,原本是指迎風而行的旅人,后來引申為形容人的風度翩翩、儀態優美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風度或儀態優美,可以用于贊美他人的風采或自己的優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逆旅而風裳者,吾不知其所始也”一句,是莊子用來表達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比喻。這句話通過描述迎風而行的旅人的形象,來寓意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自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走路的姿態真是風裳。
2. 這位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風裳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風裳的形象,想象穿著輕飄的衣裳的人在風中優雅地行走的樣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的其他著作,了解其哲學思想和對人生、自然的思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穿著風裳的樣子,像仙女一樣美麗。
2. 初中生:他的舉止風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高中生:她的優雅風裳讓人難以忘懷。
4. 大學生:他的儀態風裳,展現了他的自信和魅力。
5. 成年人:她穿著風裳,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