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臺柈
成語(Idiom):肉臺柈
發音(Pronunciation):ròu tái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形象高大、威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肉臺柈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物的形象高大、威嚴。其中,“肉”表示肉體的高大,“臺”表示臺子的高大,“柈”表示威嚴。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物高大威嚴的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肉臺柈常用于形容人物的形象,特別是對于身材高大、威嚴的人物。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軍人、武術家等威嚴的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肉臺柈最早出現在《左傳·隱公二十年》中。據說,在春秋時期,齊國的隱公是一個身材高大、威嚴的君王。他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就有了“肉臺柈”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肉臺柈的結構為“形容詞+名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位將軍身材高大威嚴,真是肉臺柈。
2. 這位領導者的形象肉臺柈,給人一種強烈的威嚴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高大威嚴的人物站在一個高大的臺子上,形象非常醒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形容人物形象相關的成語,如“威風凜凜”、“威武不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那位老師身材高大威嚴,就像肉臺柈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校長的形象肉臺柈,給人一種強烈的威嚴感。
3. 高中生(16-18歲):那位演講者的形象肉臺柈,讓人印象深刻。
4. 大學生及以上:這位領導者的形象肉臺柈,給人一種強烈的威嚴感,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