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廩
成語(Idiom):補廩
發音(Pronunciation):bǔ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補充糧食,解決溫飽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補充廩倉,指的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補充糧食。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中國社會,廩倉是專門存儲糧食的地方,而“補廩”則表示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增加糧食的供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解決溫飽問題或解決困境時采取措施。可以用于討論解決饑餓問題、解決經濟困難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一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國君僖公問大夫子魚:“為什么人們吃不飽?”魚對僖公說:“國君自己吃得好好的,而百姓卻吃不飽,這是為什么呢?”僖公聽后感到很愧疚,于是他下令補充廩倉,為百姓解決溫飽問題。這則故事成為了“補廩”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補”為動詞,“廩”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補廩,確保人民的溫飽問題。
2. 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我們需要團結一致,共同補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補廩”拆分為“補”和“廩”,并聯想到“補充”和“糧倉”。可以通過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廩倉制度,以及現代社會中的糧食安全問題。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溫飽相關的成語,如“饑腸轆轆”、“吃苦耐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媽媽說要好好吃飯,才能補廩,長大變強壯。
2. 小學生:我們應該珍惜糧食資源,不浪費,為了補廩,讓更多的人吃飽。
3. 中學生:在經濟危機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補廩,確保人民的溫飽問題。
4. 大學生:社會發展不平衡導致一部分人吃不飽,我們應該努力補廩,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