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夫
基本解釋
見識高超的人。 清 陳大章 《戊子生日書懷》詩:“負薪未便慙翁子,學句猶能傲達夫。”
成語(Idiom):達夫(dá fū)
發音(Pronunciation):dá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能言善辯,有才華,能夠達到高深的境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夫一詞源自佛教,原指達到佛法的境界。后來引申為指人有才華、能言善辯,能夠達到高深的境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贊美有才華、有智慧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的造詣非常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達夫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來形容修行者達到佛法的境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開始被引申為形容有才華、有智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達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領域可謂是達夫之才,無人能及。
2. 她的演講能力非常出色,簡直就是一個達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達夫”與“大夫”進行聯想,大夫代表醫生,而醫生需要一定的才華和智慧來治療病人,因此達夫可以理解為有才華和智慧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成語和詞語,如“達人”、“達觀”等,來擴展對才華和智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達夫,數學成績總是第一名。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達夫,能夠在科學研究領域有所建樹。
3. 高中生:他在辯論賽中表現出色,真是個達夫之才。
4. 大學生:他是個真正的達夫,不僅在學術上有造詣,在社交方面也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