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者施行
基本解釋
謂朝廷法令送交主管部門執行。《后漢書·黃瓊傳》:“使中常侍以 瓊 奏屬主者施行。”后作公文常用語。 唐 元稹 《許劉總出家制》:“宜賜法號大覺,仍賜僧臘五十夏。主者施行。”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主者施行》:“今朝廷行移下州縣,必云‘主者施行’者,本《后漢·黃瓊傳》也。”
成語(Idiom):主者施行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zhě shī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主要負責執行某項任務或行動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者施行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主者”和“施行”兩個詞組成。主者指的是主要負責某項任務或行動的人,施行則表示執行、實施。這個成語強調了在某項任務或行動中,主要的責任和權力應該由特定的人來承擔和執行。它強調了在團隊合作中,各自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者施行常用于描述團隊合作或組織管理中的角色分工和責任分配。它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在特定任務中的重要性和權威性的肯定,也可以用來提醒他人在團隊合作中應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主者施行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注重分工和責任的價值觀念。在古代,君王會任命一位主要負責執行某項任務的人,以確保任務的順利進行。主者施行這個成語正是從這種社會背景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者施行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你是主者施行,你需要負責制定和執行計劃。
2. 只有主者施行,團隊才能更好地協作和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記憶主者施行這個成語:
1. 將“主者施行”這四個字分成兩部分,分別記憶其中的兩個字,再結合起來理解整個成語的含義。
2. 制作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主者”和“施行”,并在背面寫下基本含義和例句。多次閱讀和復習這張卡片,幫助記憶和理解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主者施行相關的成語,如主持人、施政等,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級的班長是主者施行,負責組織各種活動。
2. 初中生(13-15歲):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應該做到主者施行,承擔自己的責任。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學生會的主席,我要做到主者施行,為同學們爭取更多權益。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工作中,作為團隊的領導者,我應該做到主者施行,帶領團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