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
基本解釋
官辦教育。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臣聞朝廷開學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師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
成語(Idiom):公教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j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教是指公共事務和宗教事務。它強調政治和宗教的結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教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在古代,政治和宗教是密切相關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公教強調政治和宗教的合一,即政治和宗教應當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教這個詞語常常用于描述國家或社會的政治和宗教制度的結合。它可以用來討論政治和宗教的關系,以及它們對社會的影響。此外,公教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組織或團體內部政治和宗教事務的結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教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中,該書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之一。公教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中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共的,政治的,而“教”表示宗教的,信仰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公教的,政治和宗教緊密結合。
2. 這個組織內部的事務是公教的,政治和宗教共同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公教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政治家和一個宗教家握手言和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公教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和宗教制度的發展歷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公教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學習到了公教是指政治和宗教的合一。
2. 初中生(14歲):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公教,強調培養學生的政治和宗教意識。
3. 高中生(17歲):政府應當保障公教的實現,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4. 大學生(20歲):公教是中國古代政治和宗教制度的一種特征,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