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止
基本解釋
猶作息。謂勞作和止息。《書·多士》:“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干止。” 孔 傳:“乃庶幾安汝故事止居。” 蔡沉 集傳:“干,事;止,居也。庶幾安爾所事,安爾所居也。”
成語(Idiom):干止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制止、阻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表示阻擋、阻止,而“止”表示停止、制止。干止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阻止或制止某種行動或情況來達到控制或解決問題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止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情況下的制止行為,無論是個人行為還是集體行動。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危險的情況下果斷地制止他人的不良行為,也可以用來描述政府或組織采取措施來制止社會問題的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這篇古代文獻。故事中,晉國襄公在位時,國內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襄公的弟弟重耳因為害怕戰爭而想要逃亡,但襄公派人阻止了他的行動。這個故事中的“干止”一詞,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制止他人不良行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作為動詞,表示阻擋、阻止的意思;而“止”作為動詞,表示停止、制止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果斷地干止了那個人的違法行為。
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干止犯罪行為的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干止”與“干杯”聯想在一起來記憶。干杯表示慶祝,而干止表示制止,兩者在發音上相似,可以通過這種聯想來記憶干止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干止相關的成語,如“止戈為武”、“止血”等,可以擴展對干止的理解,并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及時干止了同學們之間的爭吵。
2. 初中生:警察干止了那個人的不法行為。
3. 高中生:政府采取措施干止了犯罪的發生。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干止貧困現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