牋札
成語(Idiom):牋札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z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字用的紙和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牋指寫字用的紙,批語或信件等,牋是一種紙張的名稱,牋子是一種寫字用的紙,牋紙多用于官方文書的抄寫、批閱和寫信等。札指寫字用的筆,札子是一種寫字用的筆,札筆多用于官方文書的書寫、批閱和簽名等。牋札合在一起就是寫字用的紙和筆,表示寫作、書寫等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房四寶中的紙和筆,也可用來形容寫作、書寫等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羲之傳》記載了王羲之的一個故事。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在一次寫字時,因為手中的紙和筆不夠用,就用牋紙和札筆來代替,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牋和札都是名詞,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名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手中的牋札寫滿了字跡。
2. 他對牋札情有獨鐘,每天都要寫些東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牋”和“札”兩個字聯想起來,牋紙的形狀略像手掌,而札筆則像手指,牋札合在一起就是手中的紙和筆,表示寫字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書法、文房四寶相關的成語和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用五彩的牋紙和彩色的札筆寫字。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發了新的牋紙和札筆,讓我們寫一篇作文。
3. 高中生:我喜歡用毛筆寫字,感覺牋札在紙上滑過的感覺很舒服。
4. 大學生:在這個電子時代,很少有人使用牋札來寫字了,但我仍然喜歡用它們來體驗傳統的寫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