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汗
成語(Idiom):浩汗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氣勢恢宏、威嚴非凡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浩汗一詞源自蒙古語,原指大汗王的尊稱。在漢語中,浩汗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氣勢恢宏、威嚴非凡的樣子,強調其統治力和威嚴。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君主、將領或者其他有權勢的人的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浩汗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統治力和威嚴的人。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位有著高大威嚴形象的國家領導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在軍隊中威風凜凜的將領。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位有著非凡魅力和威嚴的演講者或者領導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浩汗一詞最早出現在元代元好問的《元世祖實錄》中,用來形容忽必烈的形象。元好問贊美忽必烈的統治力和威嚴,形容他就像傳說中的大汗王一樣威嚴非凡,因此創造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浩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浩”和名詞“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講臺上,浩汗之勢,讓全場肅然起敬。
2. 這位將軍身材高大,浩汗之氣,令人畏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浩汗”與“大汗王”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位威嚴非凡的國王,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蒙古帝國和元朝的歷史,了解忽必烈和他的統治方式,以及元朝的文化和社會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站在講臺上,浩汗之氣,讓我們都安靜下來。
2. 初中生(13-15歲):那位校長身材高大,浩汗之勢,讓學生們對他充滿敬畏。
3. 高中生(16-18歲):歷史課上,老師講述了忽必烈的統治,他的浩汗之威令人印象深刻。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這位演講者站在舞臺上,浩汗之勢,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