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藏污納垢
發音(Pronunciation):cáng wū nà g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容納壞事物或不良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藏污納垢是由“藏”、“污”、“納”和“垢”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藏”表示隱藏、保留,“污”表示污穢、不潔,“納”表示容納、接納,“垢”表示污垢、污染。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將壞事物或不良行為隱藏起來,容忍或接受它們,不加以清除或糾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組織或社會容忍、縱容不良行為,或指不愿意清除、改正壞事物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遷)在自序中寫道:“凡為史者,必參于國術。夫國者,政也,政之大體,在于禮樂教化。故君子必慎其所由學也,斯斯為國家之綱紀也,非為一朝之官職也。夫禮樂教化,所以藏形修身,納污納垢,去邪存正也。”這段話中的“納污納垢”就是后來形成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組織容忍了許多腐敗行為,完全是在藏污納垢。
2. 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選擇了藏污納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藏污納垢”拆分成“藏”、“污”、“納”和“垢”四個字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將污垢藏在自己的房間里,不去清理,而是容忍和接受它,形成了藏污納垢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納賄受賄”、“納諫如流”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不喜歡那個欺負同學的人,他在班級里藏污納垢。
2. 初中生(14歲):老師對作業抄襲的學生太寬容了,這就是藏污納垢。
3. 高中生(17歲):社會上存在很多不法行為,我們不能容忍和接受這種藏污納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