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仆
基本解釋
辦事能干的仆役。 清 惲敬 《與姚秋農》:“今遠離膝下,上無嚴師,中無益友,下無干僕。且市井之人,引之多事,便于銷算,故至于此耳。” 清 毛祥麟 《對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某,好蓄姬妾,干僕四出覓佳麗。恆晝見而宵劫,人畏其勢,不敢訟。”
成語(Idiom):干仆(gàn pú)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p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干事的人和被干的人,即主仆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仆一詞由“干”和“仆”兩個字組成。“干”表示從事、做事的意思,“仆”表示仆人、奴仆。干仆指的是主人和仆人之間的關系,主人是干事的人,仆人是被干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上下級、雇主和雇員之間的關系。也可用于形容一方忠誠地為另一方服務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仆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說,在古代,有一位叫干將的將軍,他的仆人非常忠誠,時刻服從他的命令。因此,人們把忠誠的仆人稱為“干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仆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干仆非常寬容,從不過分要求。
2. 干仆之間要互相尊重,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把“干”聯想成“干活”,把“仆”聯想成“仆人”,這樣就能記住干仆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主仆關系文化,了解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人際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干仆一起完成了作業。
2. 初中生:他是我的干仆,負責幫我打掃衛生。
3. 高中生:在古代,干仆之間的關系是主仆關系,主人享受著特權,而仆人則要忠誠地為主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