耑勒
成語(Idiom):耑勒
發音(Pronunciation):zhuān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無知、愚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耑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耑”是一個形聲字,由“耳”和“享”組成,表示一個人在享受中安逸度日;“勒”是一個聲旁字,表示束縛、限制。耑勒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因為無知而被束縛、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耑勒一詞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用來形容一個人無知、愚昧,缺乏見識和能力。可以用來諷刺那些思維狹隘、不愿意開闊眼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耑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游》一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鹿在一片草原上生活,它從未離開過這個地方,對外界一無所知。有一天,一只鳥飛過,告訴鹿外面有更廣闊的世界,但鹿卻不相信,認為自己所處的地方就是世界的盡頭。鹿因為無知而被束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成為了一個耑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耑勒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世界一無所知,真是個耑勒。
2. 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耑勒,所以沒人愿意與他交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耳”和“享”兩個字聯系起來記憶,表示一個人在享受中安逸度日。再結合“勒”的含義,表示一個人因為無知而被束縛、限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與無知、愚昧相關的成語,如“目不識丁”、“閉門造車”等。
2. 學習相關的寓言故事,如《莊子·逍遙游》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肯學習新知識,真是個耑勒。
2. 初中生:她對時事一無所知,完全是個耑勒。
3. 高中生:他對藝術一竅不通,被認為是個耑勒。
4. 大學生:有些人對科技發展一無所知,真是一群耑勒。
5. 成年人:他對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一無所知,完全是個耑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