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汧
基本解釋
指 晉 馬敦 。因曾任 汧 督,故稱。《文選·潘岳<馬汧督誄>》 李善 題注引 臧榮緒 《晉書》:“ 汧 督 馬敦 ,立功孤城,為州司所枉,死於囹圄, 岳 誄之。” 清 錢謙益 《哭稼軒一百韻》:“鄉夢憑 溫序 ,哀詞屬 馬汧 。”
成語(Idiom):馬汧
發音(Pronunciation):mǎ qīa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高大、威嚴、壯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汧是一個由“馬”和“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馬”指的是馬兒,代表著高大、威嚴的形象;“汧”是指馬脖子上的肌肉,象征著壯麗的形象。馬汧一詞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高大、威嚴、壯麗,寓意著力量與雄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汧常用于形容山勢、建筑物、雕塑等具有壯麗、威嚴形象的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外貌、氣質或行為舉止的威嚴和高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留侯世家》中的一句話:“馬汧之壯,韓信之美,使人皆驚歎。”意思是說韓信的形象高大威嚴,使人們都感到驚嘆。后來,人們用“馬汧”來形容其他高大威嚴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馬汧”,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建筑的外觀雄偉壯麗,真是馬汧之作。
2. 他一身高大威嚴的氣質,讓人感到像是一尊馬汧般的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汧”聯想為一匹高大威嚴的馬,脖子上的肌肉鼓起,形象壯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與形象、威嚴、高大相關的成語,如“雄風萬丈”、“威風凜凜”等,以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山峰真高真壯麗,就像一匹馬汧一樣。
2. 初中生:他的身材高大威嚴,走起路來像是一尊馬汧。
3. 高中生:這座建筑的設計氣勢磅礴,真是一座馬汧之作。
4. 大學生:他的演講風格高大威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馬汧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