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羅芳
成語(Idiom):哥羅芳
發音(Pronunciation):gē luō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華麗而空洞,沒有實際內容或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哥羅芳一詞源于佛教經典《金剛經》中的一句話:“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洹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無學無識,已度一切佛乘,自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無學無識”即為“哥羅芳”的意思。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言辭華麗卻沒有實際內容或價值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哥羅芳一詞通常用于貶義,形容言辭空洞、虛偽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會空談、夸夸其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哥羅芳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金剛經》中,用來描述佛陀和一群已經證悟的比丘之間的對話。這個成語的含義在佛教中有著深刻的內涵,意味著超越了一切學識和智慧的境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哥羅芳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只是一連串的哥羅芳,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2. 這個政治家擅長用哥羅芳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3. 在實際行動中,我們需要實事求是,而不是空談哥羅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哥羅芳”拆解成“哥羅”和“芳”兩個部分來記憶。哥羅可以聯想到華麗、空洞的言辭,而芳可以聯想到虛偽、沒有實質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經典《金剛經》中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關于“哥羅芳”的深層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作文里充滿了哥羅芳,根本沒有實際的觀點。
2. 初中生(14歲):那個演講者的演講只是一連串的哥羅芳,聽得我都快睡著了。
3. 高中生(17歲):政治家在競選時總是說些哥羅芳,但真正的問題他卻從來沒有解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