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臧
成語(Idiom):奸臧(jiān zāng)
發音(Pronunciation):jiān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奸邪狡猾的人,也泛指壞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奸臧是由“奸”和“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奸指奸邪狡猾,臧指壞人、壞事。奸臧一詞形容那些用心險惡、陰險狡詐的人,也可以用來指代壞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奸臧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可以用于諷刺或批評某人的行為或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奸臧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02年,項羽在楚漢戰爭中敗給了劉邦,被困于垓下。項羽的大將韓信忠心耿耿,但有一位名叫范增的謀士卻暗中向劉邦投降,給劉邦出謀劃策。劉邦深知范增的心機,不敢輕易相信他。最后,項羽被劉邦俘獲,范增也被劉邦處死。這個故事成為了奸臧一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奸臧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的,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心機太深了,簡直就是個奸臧之徒。
2.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真是個奸臧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奸臧”這個詞與那些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典籍、歷史故事等來了解更多關于奸臧的例子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我的鉛筆,真是個奸臧之人。
2. 初中生:他為了考試作弊,故意用詞奸臧。
3. 高中生:這個政客心機太深,簡直就是個奸臧之徒。
4. 大學生:他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真是個奸臧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