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貧
基本解釋
安于貧窮。《孔叢子·連叢子下》:“﹝ 長彥 、 季彥 ﹞於是甘貧味道,研精墳典,十餘年間,會徒數(shù)百。”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年齒雖高,氣力逾勵,甘貧苦節(jié),不愧神明。” 元 秦簡夫 《剪發(fā)待賓》第四折:“我做箇窮漢婦甘貧受窘。” 清 姚范 《方頌椒山居記》:“昔 宋 高士 種放 、 常秩 之徒,隱於布衣,甘貧食素,若將終身。”
成語(Idiom):甘貧
發(fā)音(Pronunciation):gān p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甘愿生活在貧窮之中,心態(tài)平和滿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甘貧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樂于接受貧窮的生活。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一個人對物質(zhì)財富的不追求,而更注重內(nèi)心的滿足和平靜。甘貧的人通常對財富的欲望不強,對于簡樸的生活方式感到滿足和快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那些不追求物質(zhì)財富,而對簡單生活感到滿足的人。也可以用來表達對貧困生活的接受和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甘貧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孔子世家》中。相傳孔子曾經(jīng)在魯國的一個貧窮的村子里過著簡樸的生活。他的學生們問他是否會對貧窮的生活感到不滿,孔子回答說:“甘之如飴,何必求富?”意思是說,他對于貧窮的生活感到滿足,就像吃糖一樣甜蜜,為什么還要追求富裕呢?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甘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甘”表示甘愿,第二個字“貧”表示貧窮。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樂于接受貧窮的生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生活貧困,但是一直甘貧樂道。
2. 她是一個甘貧的藝術(shù)家,對于物質(zhì)財富并不追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甘貧”這個成語與孔子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想象孔子在貧窮的村子里過著簡樸的生活,他的學生們問他是否會對貧窮的生活感到不滿,而他回答說:“甘之如飴,何必求富?”這個故事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起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孔子的思想和他對于人生的理解。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貧窮和滿足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知足常樂”、“寧缺毋濫”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甘貧是一種美德,不一定要有很多錢才能過得開心。
2. 中學生:他雖然家庭貧困,但他一直甘貧樂道,從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3. 大學生:對于我來說,甘貧意味著不被物質(zhì)所束縛,我更注重內(nèi)心的滿足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