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
基本解釋
從小處看到跡兆。《韓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漢書·杜周傳贊》:“庶幾乎《關雎》之見微,非夫浮華博習之徒所能規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洪濤崔巍,輕艘塵漂,力與心違,徒嗟泣而罔建,乃悟達者之見微也。”《南史·傅亮傳》:“自知傾覆,求退無由,又作 辛有 、 穆生 、 董仲道 贊,稱其見微之美云。”
成語(Idiom):見微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w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觀察事物的細微之處,察覺到微小的變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見”表示觀察、看見,第二個字“微”表示微小、細微。見微的基本含義是指能夠觀察到事物的細微之處,察覺到微小的變化。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對細節的觀察和敏銳的洞察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微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夠發現問題的細微之處,以及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察覺到他人的微妙變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表達對細節的重視和注重細致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見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表記》中。據說,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田和的官員,他在巡視各地時,總是能夠發現細微之處。有一次,田和巡視到一個地方,發現了一顆樹上的一朵小花,雖然很微小,但他卻注意到了它。他認為這個小花的存在可能意味著這個地方的土壤肥沃,于是他建議國君在這個地方進行農業開發。結果果真如此,這個地方成為了齊國的糧食產地。人們為了紀念田和的敏銳觀察力,就用“見微”來形容能夠觀察到事物的細微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含義,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察力很敏銳,總能見微而知著。
2. 作為一名優秀的警察,他對細節總是能見微知著。
3.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見微,關注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見微這個成語,你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在用放大鏡觀察事物的細節。你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一朵小花,這樣就能夠記住見微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見微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觀察和細節相關的成語,比如“洞察一切”、“目光如炬”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畫畫,我總是能見微地觀察到花朵的顏色和形狀。
2. 初中生:老師提問的時候,我總是能見微地察覺到問題中的關鍵信息。
3. 高中生:寫作文的時候,我喜歡展示自己的見微觀察力,用細節來支撐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