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得
基本解釋
謂榫卯吻合。《周禮·考工記·輪人》:“直以指牙,牙得則無槷而固。” 鄭玄 注:“得,謂倨句鑿內相應也。” 賈公彥 疏:“以輻直者為倨,以牙曲者為句。輻牙雖有倨句,至於鑿內必正;正則為得,得則若無槷而牢固也。”
成語(Idiom):牙得
發音(Pronunciation):yá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有力,口才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得是由“牙”和“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牙”表示口齒,指說話的能力;“得”表示得到,指得到好的結果。牙得形容一個人說話有力,口才好,善于言辭,能夠得到好的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得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口才好,善于辯論,能夠用言辭說服他人的情況。可以用在贊美一個人的口才時,也可以用在諷刺一個人的口才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牙得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可以從成語的字義來理解。牙得的字面意思是說話有力,口才好,可以得到好的結果。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是受到古代文人的贊賞,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口才和辯論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牙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牙”和“得”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口才真是牙得,一番辯論下來,把對方完全說服了。
2. 這位演講者真是牙得,他的演講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牙”和“得”的發音相近的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例如,可以聯想“牙”與“雅”,表示說話有品味;聯想“得”與“德”,表示通過口才表達出的道德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口才和辯論相關的成語,如“辯駁”、“口若懸河”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演講真是牙得,大家都被他說服了。
2. 初中生:我覺得他的口才真是牙得,比賽中他一言不發,卻能夠通過眼神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他的論辯水平真是牙得,每次辯論賽都能夠擊敗對手。
4. 大學生:他的演講技巧非常牙得,能夠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復雜的觀點。